文化橋樑的誕生 文:王鍶鍶

一直以來,香港享譽國際金融中心,東方之珠盛名,金融行業發展蓬勃。然而,與紐約、倫敦等國際都會相比,香港的文化氛圍卻相形見絀。經濟能讓城市強大,缺乏文化的城市卻無法偉大。文化發展能為城市提升吸引力和創造力,有利於培養及吸引人才,從而提升城市競爭力,是建設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因素。為此,國家公布的《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》,首次將香港的文化地位寫進國家規劃,旨在協助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。

自晚清開始,香港一直擔當中國連通世界的橋樑角色,但社會大眾對於「橋梁」的定義普遍理解為「經濟橋樑」。事實上,香港作為東西文化交匯地,不論為國家國際化進程,或是讓國際進入中國,香港都發揮了「文化橋樑」的關鍵角色。回歸二十五年來,港人及港府長期忽略文化發展,從文化產業市場萎縮 ,到修讀歷史、中史科等文科人數一再下跌 ,對城市競爭力無疑是致命的。當港人對自己腳下土地的歷史文化都不了解的話,又談何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?因此,筆者認為香港應加強與內地合作,先鞏固傳統文化在香港的傳承,並在藝術教育、體育方面與內地相互對接,例如中小學藝術體育、精英藝術人員培訓、藝術管理人員培訓、藝術師資人才培訓等方面協同發展。在藝術教育基礎上面,參照內地和藝術教育相關的法則,在中小學教育中普及傳統藝術訓練,引入藝術拔尖精英教育,培育擁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創造力的藝術團隊。 從而增強香港說好中國故事、香港故事的能力,為香港重建文化輸出能力。

此外,配合大灣區整體發展格局,兩地文化與社會背景相近的優勢,將成為香港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點,設計及影視方面的影響尤其顯著。當前,香港擁有中西文化交匯的人才庫、國際廣泛應用的普通法制度、區內最國際化的航空樞紐和自由經濟體等優勢,可成為大灣區文化發展的橋樑及催化劑,充分發揮「引進來、走出去」的作用。多年來,創意香港 透過「創意智優計劃」 及「電影發展基金」 資助本地不同創意產業在大灣區城市舉辦不同的交流、宣傳及業務配對活動,例如「港深城市\建築雙城雙年展 」、「香港國際影視展 」、「大灣區城市設計週 」、港產片在內地的宣傳及發行活動等,資助業界開拓商機,並協助香港人才及初創企業在大灣區發展事業,但亦應考慮如何與灣區城市合作,將成熟的創意產業引流回港並協助國際化,促進灣區文化產業內外循環生態,達到可持續發展。

在環球激烈競爭之下,香港要脫穎而出,實不能墨守成規。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「文化興國運興,文化強民族強」 ,期望政府能重視塑造香港文化氛圍,為香港增添活力。

文:王鍶鍶

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